银河基金一季度15只混基涨不足5% 辜负“躺着数钱”行情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6日讯 (记者 李荣 康博) 今年初A股市场一改去年颓势,开启了强势上涨之路,在此背景下,权益类基金业绩也蒸蒸日上,一季度权益类基金涨幅超过40%的比比皆是。在多数公募基金公司“躺着数钱”之际,银河基金却有15只(各类份额分开计算)混合型基金一季度涨幅不足5%,着实令投资者失望。
其中,银河鑫利混合C(519653)一季度涨幅仅有0.75%,即便从各阶段涨幅来看,该基金也长期跑输沪深300水平。银河鑫利混合C今年内业绩表现不佳或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有关,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该基金在去年轻股票重债券,顺利躲过了股市下跌行情,但在今年A股市场迅速反弹之际,该基金大概率依然保持低仓位运行,从而踏空了本轮上涨行情。
银河基金成立于2002年6月14日,虽然成立已16年之久,但该公司核心人才却捉襟见肘,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明显,且面临着明星基金经理流失问题。此外,银河基金发展至今总规模尚未突破千亿大关,且各类型基金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规模增长过度依赖固收类产品。截至2018年末,银河基金旗下货币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规模分别为394.15亿元、363.49亿元,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超过84%;相比之下,权益类产品则“迷你基金”盛行。
首季15只混基涨幅不足5% 低仓踏空成银河基金主旋律
受益于一季度股市大幅反弹,公募基金业绩纷纷飘红,一些抓住市场热门板块的权益类基金涨势喜人,获得了较高超额收益。但是也有部分基金踏错或踏空本轮上涨行情,银河基金旗下就有15只混基一季度涨幅不足5%,还有4只混基一季度涨幅不足1%,如银河鑫利混合C就是其中之一。
银河鑫利混合C成立于2015年4月22日,自成立以来一直到2018年初,该基金净值始终处于缓慢增长状态,但其涨幅最高时也仅有1.2元左右。进入2018年以来,随着股市震荡下行,银河鑫利混合C的净值也出现波动,即便是今年股市回暖之际,该基金一季度也仅上涨0.75%,截至3月29日收盘,其累计单位净值为1.0780元。
从不同阶段来看,银河鑫利混合C近3年、近2年、近1年及近半年的阶段涨幅分别为5.41%、2.50%、-1.57%、0.66%,而同期沪深300涨幅分别为23.76%、13.65%、1.50%、27.96%,相比之下,银河鑫利混合C各阶段表现都不突出。
银河鑫利混合C先后有过3次基金经理变更,但每任基金经理在任期内的回报均不佳,最高回报也仅有4.26%。该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是刘铭和卢轶乔,两人自2017年7月29日管理该基金至今,其任职回报却仅为0.19%。
刘铭曾任职于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固定收益部、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从事固定收益交易、研究与投资相关工作,2016年7月加入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卢轶乔曾就职于建设银行,2008年7月加入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职。
值得关注的是,银河鑫利混合C今年内业绩表现不佳或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脱不了关系。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该基金去年均采用低仓位运作模式,轻股票重债券,去年一、二季度其股票仓位占比分别为27.84%、37.09%,到了下半年基金经理进一步降低股票仓位,三、四季度其股票仓位占比分别为4.04%、3.49%,这样的操作方式帮助该基金有效躲过了去年的股市下跌行情。
然而,今年以来市场风格转换,A股市场迅速反弹,短期内市场走势迅猛大概也让刘铭及卢轶乔始料未及,由于基金经理对于今年的市场预期较为谨慎,银河鑫利混合C依然保持低仓位运行投资策略,从而踏空了本轮上涨行情。
从银河基金旗下其他涨幅不高的混基来看,情况也大致相同,去年股市大幅回调下,这些基金尝到了低仓位的甜头,基金经理更多地倾向于投资债市躲避市场大跌,在去年的年报中,基金经理对于今年初的行情或谨慎观望,或回避不言,少有积极布局的言论出现。
旗下股债产品发展失衡 近年来权益基金规模缩水严重
银河基金成立于2002年6月14日,是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市场化机制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是中央汇金公司旗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目前,银河基金旗下各类型基金产品共有93只,基金经理共有17人,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着5只以上基金,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早已成为常态,但该公司旗下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仅有2年。
基金经理“一拖多”的同时,银河基金还面临着明星基金经理流失的问题。此前,据媒体报道,近三年来,银河基金共有7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包括两位能力不错的明星基金经理,2015年5月23日,银河基金股票投资部副总监成胜离职;2016年6月23日,银河蓝筹混合和银河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徐小勇离职。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会对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体系带来不利影响,大概率会引起基金业绩的下滑。
作为一家成立超过16年的基金公司,银河基金不仅核心人才捉襟见肘,其规模发展也不乐观,至今仍未突破千亿元大关。Wind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银河基金的总规模不断上升,但截至2018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管理规模为900.24亿元,与同时期成立的绩优基金公司相比规模差距较为明显。
在总规模发展缓慢的同时,银河基金还存在各类型基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果从不同的基金产品类型来看,该公司的规模增长过度依赖固收类产品。截至2018年末,银河基金旗下货币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规模分别为394.15亿元、363.49亿元,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超过84%。而在2014年末,银河基金旗下货币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规模分别为119.80亿元、27.12亿元。
与固收类产品相比,银河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的发展状况则充满波折,近年来其权益类产品规模不仅没有增长,还出现下滑现象。具体来看,截至2018年末,该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规模仅有14.10亿元,占总规模比例不足2%,而在2014年末,银河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尚有32.82亿元。混合型基金同样出现缩水,截至2018年末,银河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已由2015年末的336.81亿元缩水至128.50亿元。
由于银河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发展滞后,导致该公司“迷你基金”频出,清盘时有发生,仅2018年期间,就有不少产品惨遭清盘。例如,成立于2018年6月7日的银河量化成长混合基金,其首募规模仅为2.073亿元,且在去年股市下跌行情催化下,该基金至2018年11月20日便遭遇清盘;另一只成立于2018年2月11日的银河量化配置,也于当年8月12日完成清盘。
那么,依靠固收类产品撑起规模的银河基金,其固收类产品的业绩表现又是怎样的呢?Wind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银河基金旗下债券型基金的业绩表现也并不亮眼,有十余只债基一季度涨幅不足2%,且主要集中在纯债基金。
中国经济网记者还注意到,银河基金旗下的债券型基金规模大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多只债基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六成。就在去年,银河基金还出现过债基募集失败的情况,去年8月,银河基金公司发布了《银河可转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该基金由银河鑫年享18个月定开混合基金变更注册而来,从4月18日起开始发行,但期间经历了两次募集延期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